以韌性供應鏈化解國際斷鏈危機
全球供應鏈在國際通膨、斷鏈缺工、營運成本增加等因素讓企業開始思考,如何透過數位化管理系統推動資訊透明化、發展新型商業模式及永續商業價值。
一、對抗供應鏈不確定性的必然策略
從美國紐約聯儲於2022年初至11月預測公告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PI)【註1】」可看出,在疫情、地緣戰爭、利率變動等大環境的震盪與影響下,貨運物流受阻、原料供應不及、封控斷鏈停工等消息不斷,暴露了供應鏈的風險與脆弱性,也造成全球供應鏈面臨短鏈化的必然結果。
▲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
根據KPMG公告的《2022全球製造業展望》調查,全球超過68%的受訪CEO表示,企業應以「提高供應鏈韌性」為優先思考策略,以因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及競爭壓力,加上國際ESG、淨零碳排的政策陸續發布,導入數位化工具提升鏈上資訊透明度與敏捷彈性,不只讓上下游供應商、運輸物流業者、經銷商乃至於消費者,均能收到即時無誤的產品資訊;在企業製造生產端,更將Just in Time變成Just in Case,降低少量多樣化的市場變動風險,AI數位科技為韌性供應鏈開啟了未來的一扇窗。
二、數位科技於韌性供應鏈的趨勢應用
過往企業受限於獨立又複雜的供應鏈資訊孤島,急需一套整合式的資訊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便應運而生。SCM數位化管理系統透過IoT物聯網、AI數位、及雲端技術,將產品生命週期中本是分散的各項端點流程串聯在一起,並以「數據可視化」、「排程可預測」、「決策可信賴」等面向著手,驗證企業每一步營運策略的彈性。未來的供應鏈管理將有以下特點:
智慧最佳化
藉由將供應鏈的所有環節整合,企業能夠即時追蹤物料、人員及設備機台等資訊、完成產品需求的高峰預測、提前做好物料入庫的準備,並消除資料孤島的產生。
互聯關係人
串連供應端與需求端的一鏈化夥伴關係,以資訊共享的數位平台,實現有效的溝通管理,打造透明的智慧工廠,不只提升端到端的資訊透明度與能見度,也保障供應商之間的資訊同步與統一性,加速數據決策的商業運算。
全方位決策系統
當供應鏈系統數據全面整合之後,企業得以重新思考營運及業務流程,如模擬工廠製造環境,進行物料及交期的排程預測、產品品質與良率的即時監控等,藉此改善端到端規劃並實現營運最佳化。
【註1】資料來源:New York Fed,Global Supply Chain Pressure Index (GSCPI)
►◆ 了解ITTS SCM解決方案 ◆◀ | ►◆ 下載供應鏈管理指南 ◆◀ |
東捷資訊為您提供最專業且完整的資訊及業務流程委外服務,協助企業邁向數位轉型與永續經營目標。
請填寫下方資料,便於盡快與您聯繫
若您需要立即的支援與服務,
請撥打諮詢電話02-5551-9890,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