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碳盤查?如何管理碳資產?

沒有ESG,就沒有EPS?隨著氣候變遷議題引起國際高度重視,ESG不僅成為市場發展趨勢,更是企業經營的顯學,經營者之前重視的價值觀也從透過ERP管理營運獲利與成本控管, 轉移到重視ESG的碳價,減碳已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掌握的交易資產之一。

 

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 and asset management cover

 

一、為何要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溫室氣體排放影響全球氣候與生態

“聯合國的科學家說,有必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把氣溫上升控制在1.5度以內,超出這個數值就可能引起「氣候災難」。”【註1】

全球重大氣候變遷

▲全球重大氣候變遷

溫室氣體是指可吸收來自於地球表面、大氣本身或雲層發出之熱紅外輻射光譜中特定波長的輻射,溫室氣體可讓陽光穿過大氣,但會將熱能留在地球表面,造成地球暖化現象,聯合國氣候化綱要公約(UNFCCC)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中所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明訂針對六種溫室氣體進行削減,包括上述所提及之: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另於第十七次締約國大會第十五號決議新增三氟化氮(NF3)為第七種溫室氣體。我國係依聯合國氣候化綱要公約(UNFCCC)締約國大會決議,將前述七種溫室氣體納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管制【註2】,更發表2050淨零碳排路線圖【註3】,其中節能減碳而得的「碳資產」【註4】指的是,在強制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或者自願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下,產生的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組織温室氣體排放的配額排放權、減排信用額及相關活動。

 

溫室氣體排放與其他人類行為已對自然的氣候系統造成了影響,並可能是二十世紀以來觀察到暖化現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由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快速成長,所製造之化學品及產生之空氣污染,正以空前未有之速度,改變大氣結構。其中特別是化石燃料燃燒後所產生之CO2氣體,大量排放進入大氣後,吸收地表之長波輻射,造成之人為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逐漸增加。雖然,至目前為止,僅增加少許溫度(過去100年只增加0.3℃至0.6℃),海平面則持續上升(10至15公分)。工業革命後CO2濃度增加28%,科學家預測若不採取任何防治措施則於西元2100年時,地表溫度將較目前增加1℃至3.5℃,海平面將上升15至95公分,此種溫室效應對於整個生態環境(包括地球、海洋與人類的經濟、社會等)及全球氣候,將有深遠而不可知之影響。

 

國際重視永續發展

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每年固定招開氣候變遷大會,致力改善氣候環境, 每年世界各國政府都召開氣候峰會,這個大會被稱為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被稱作COP26,2021在格拉斯哥召開;COP27將於今(2022)年11月在埃及西奈半島的沙姆沙伊赫舉行。波恩氣候變化會議在兩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中間舉行,旨在檢查協議進展情況。各國相關法規也相繼出爐,可見企業碳盤查勢在必行。

締約國大會氣候協議進程

締約國大會氣候協議歷程

 

為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願景,各國淨零排放路徑及相關法規陸續施行,要求企業進行碳排揭露,未來也將制定碳權、碳價並開始收取碳稅。台灣金管會自2023年起分階段推動,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完成碳盤查,2023年要求資本額100億元以上上市櫃及鋼鐵及水泥業個體需要完成碳盤查,預估將有包括電子、紡織、運輸、食品、鋼鐵、金屬製品等行業的19萬家中小企業可能被供應鏈要求或外銷歐盟必須做碳盤查。

各國環境政策法規

▲各國環境政策法規

 

二、碳數據現況挑戰?

全球已有逾130國響應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的環境永續目標,國際間更開始研擬徵收碳關稅,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最快2023年試行。與全球貿易密不可分的台灣,必須正面迎擊減碳浪潮。

 

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與全球1,290家企業合作的「2021全球企業碳盤查調查」發現,僅有9%的企業有能力做到範疇1至3的溫室氣體盤查(又稱碳盤查)。 這意味高達9成企業無法釐清到底有多少碳排放量,進而制訂減碳策略,難以實踐淨零目標。

 

企業碳排與碳盤查現況

▲企業碳排與碳盤查現況【註5】

三、碳盤查範圍

碳盤查是指把溫室氣體排放源分成三大範疇:

  • 範疇一:直接排放,指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來自製程或廠房設施,以及交通工具的排放。
  • 範疇二:間接排放,指公司自用的外購電力、熱或蒸氣等能源利用的間接排放。
  • 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為公司外部產生的所有間接排放,包含員工通勤或商務差旅,以及產品生命周期所產生的排放。

 

為何僅有9%企業能做到完整的碳盤查?BCG董事總經理暨合夥人陳美融表示,掌握範疇三的碳排是最大困難點,「 你可以把自己盤的很好,但是你盤不到上下游供應鏈, 」特別是企業的上下游供應鏈的碳排,占一般製造企業總體碳排達6至8成。因此供應鏈碳排數據的蒐集與揭露,對於企業做好碳排管理至關重要。

 

四、如何透過資訊科技協助企業實現碳中和?

即使企業都知道做好碳盤查的重要性,卻碰到 時間與預算、先進工具、排放係數 取得3大執行關卡。投入碳盤查,需要有相應的管理工具。如何將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而客戶關係管理(CRM)則用來經營會員等企業碳排與物聯網設備碳排進行管理,因此需要工具來協助企業投入碳排管理。

 

根據BCG「2021全球企業碳盤查調查」發現,僅有22%的企業有自動化的碳盤查計算流程,高達86%企業仍在使用試算表手動記錄和揭露排放,不僅耗工費時,也無法及早制訂決策。

 

以製造業為例,透過導入永續供應鏈解決方案與碳資產管理系統,可整合物聯網技術、透明化資訊數據整合採購、生產、銷售、倉儲等系統資訊,蒐集從供應鏈上游原物料採購、生產製造、設備能源監控與後續產品物流倉儲配送銷貨等各階段碳排資訊,透過碳資產管理系統有效解決製造業面對碳盤查常面臨花費大量時間成本、不易取得產品碳足跡數據與缺乏先進管理工具等痛點,一站搞定企業營運與碳排數據管理,提升ESG永續管理效能。

 

此外,碳排放盤查跟企業導入的系統完整性也息息相關,過往企業若只導入部分系統,進行碳排盤點也較難涵蓋範圍1-3,建議企業應盡早將上下游供應鏈串接,並在進行數位化轉型同時一併考量碳盤查的需求,雙軌並進不僅可省80%的系統導入時間,還能有透過自動化有效蒐集碳排數據。

資訊科技助力碳中和

東捷資訊綠色永續供應鏈解決方案

 

►◆ 立即了解 綠色永續供應鏈解決方案 ◆◀

 

【註1】資料來源:BB2中文網,波恩氣候大會: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目標各國兌現了多少承諾?
【註2】資料來源:IPCC、UNFCCC、2020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註3】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
【註4】資料來源:吳宏傑(2015)。碳資產管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註5】資料來源:環保署、BCG、金管會等單位統計數據

東捷資訊為您提供最專業且完整的資訊及業務流程委外服務,協助企業邁向數位轉型與永續經營目標。

立即填表諮詢

請填寫下方資料,便於盡快與您聯繫
若您需要立即的支援與服務,
請撥打諮詢電話02-5551-9890,謝謝!